為豐富學生暑期生活,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我校教師應邀于7月10日-14日參與南湖區南湖街道舉辦的暑期公益培訓講座,相關專業教師圍繞建筑課堂、心理健康、同心迎亞運、交際禮儀小課堂等內容開展培訓活動,街道社區的近100名小學生參與。
在建筑課堂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廖靜宇從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入手,生動介紹木結構建筑的榫卯之美。榫卯最早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河姆渡,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大量的榫卯結構的木質構件,應用于干欄式房屋的建造,并且木質構件的形態各式各樣,比如凸型方榫、圓榫、雙層凸榫、燕尾榫、企口榫等等。
圖1:廖靜宇老師講解木結構建筑
在建筑實踐課程中,王樂老師以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樂高積木為例,講解建筑的裝配過程,理論結合實際,通過面對面交流,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圖2:王樂老師與小學生互動交流
在“文明有我,同心迎亞運”課堂上,洪燕飛老師以第19屆杭州亞運會為契機,講解亞運會的由來、發展、主要賽事以及亞運寶寶與杭州文化。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了解了很多關于亞運會的基本知識。
圖3:洪燕飛老師和學生互動
遠在菲律賓研學的船舶與建筑分院副院長吳雁也通過釘釘直播方式參與本次講座,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圖4:吳雁老師在線直播課程
禮儀小講堂中,謝力老師從中國傳統禮儀入手,講浙風十禮,結合日常交往的禮儀,引導同學們在與人接觸的時候要“行有禮”、講原則、重細節,在待人接物的細微之處彰顯出中華禮儀之美。
圖5:謝力老師的禮儀小講堂
本次公益培訓活動內容生動有趣又能使同學們學到知識,通過“高校+社區”的校地共建課堂模式,關愛青少年成長,充實學生暑期生活,活躍社區氣氛,充分發揮高校和社區協同育人、服務群眾的陣地效能,促進社區與高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廖靜宇/稿、攝
方舟/初審
孫博/復審
陳建根/簽發
相關熱詞搜索: